多措并举提高婚育率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朱利军
近年来,年轻人的婚恋、生育、家庭观念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存在不同程度的“难婚”“恐婚”“恐育”等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与人口高质量发展。当前,青年婚育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性别结构和婚恋结构失衡、婚恋成本高降低结婚意愿、育儿成本高影响生育意愿、婚恋观念变化、社交圈子小等,需要关注和解决。
为此建议:
(一)关注、服务青年创业就业,为青年婚恋生育提供财力支撑。加大扶持青年创业就业力度,通过定期举办就业招聘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提升就业竞争力,稳定工作,增加收入,增强承担婚恋责任、负担婚育成本的信心底气。
(二)出台婚育友好支持政策,为青年婚恋生育提供必要保障。研究制定积极有效的婚育友好政策,如设立婚姻基金、生育津贴等,对符合条件的大龄、育龄对象提供一定的婚育补贴、贷款和购房、买车优惠,减轻经济压力。推动企事业单位落实婚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设立父母学校提供育儿技能教育,帮助年轻父母应对育儿挑战。大力发展社区公立普惠托育、单位福利性托育服务,扶持社会托育机构健康发展,规范托育费收取标准,减轻托育负担。
(三)建立未婚青年数据库,为青年提供多渠道、全方位婚恋服务。示范区民政、工青妇和镇办等单位要通力合作,建立未婚青年数据库,组建“红娘”“月老”志愿队,为未婚青年牵红线、搭鹊桥;举办形式新颖多样的青年联谊活动,创新网上“云相亲”和线下特色“爱情角”“有缘角”,提供免费、低成本社交,扩大未婚青年社交圈。
(四)倡树婚恋婚育新风,构筑和谐婚姻家庭关系。宣传、民政和工青妇等部门应携手推进婚俗改革,加强新时代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宣传培育,引导全社会参与婚恋婚育移风易俗。将限制高价彩礼、降低婚礼支出等纳入村规民约,大力推广文明积分等奖励措施,为青年减负,为爱情加分。充分发挥青年主体作用,开展“倡导文明婚俗,铸就幸福婚姻”“婚事新办作表率,移风易俗树新风”等主题活动,用青年影响青年,靠青年影响家庭,在全社会形成婚事新办、喜事简办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