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济源打造成文旅“小城样本”的对策建议
白 阁
文旅产业一头连着“国之大者”,一头连着“人间烟火”,对促进消费、提振发展信心作用显著。分析近年来一些低线城市火爆出圈背后的逻辑,可以看出它们都具备地方资源特色突出、生态旅游优势明显、性价比高、符合年轻人群文旅需求等特点。济源城市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多样、出圈元素丰富,具有成为文旅“小城样本”的基础条件和巨大潜力。同时也面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文旅资源开发深度和创新力度不足、宣传手段和能力有待加强、文旅产业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构建文旅配套服务体系。运用系统思维,打好“组合拳”,下好“一盘棋”,补齐短板弱项,提升旅游全要素服务水平。在旅游餐饮方面,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美食和饮食文化资源,建设大师工作室、品牌示范店、风味小馆,打造特色餐饮品牌。在住宿设施方面,规范提升中小型酒店宾馆,缓解旅游旺季床位紧张问题。扶持景区周边村民兴办特色农家乐,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尝鲜”体验。在交通出行方面,积极推动呼南高铁建设,开通往返济源和洛阳、郑州的旅游专车,增设市内旅游公交专线。在购物休闲方面,组织开发济源特色旅游商品,满足游客“后备箱需求”;培育知名商圈和精品项目,大力发展夜经济。
(二)提升文旅产品创新供给。一是着眼要素融合,创造更多文旅消费场景。在传统文旅消费方式的基础上,以创新为手段,以体验为导向,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元素、新业态,创造具有特色吸引力的新型消费场景。加快商文旅融合,在景区和成熟的商业街区,打造沉浸式实景演艺或风情表演项目,构建不同层次的娱乐消费综合体。加快农文旅融合,引导现有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实行差异化竞争,形成优势功能互补,打造集田园观光、民俗体验、美食品尝于一体的乡村文旅示范带。加快体文旅融合,在争取国家级、省级篮球赛事的基础上,开放篮球场馆,培育“济源周末游客篮球三人赛、五人赛”等体育休闲社交项目;扶持民间户外运动组织,推出济源“徒步游”“骑行游”“探险游”。二是着眼科技引领,赋能文旅产品交互场景。深挖济渎庙和济水的历史文化底蕴,运用科技手段,开发实景演出和体验项目。利用人工智能和VR、AR等交互技术,对祭祀文化和济水文化进行数据采集和数字模拟,打造文旅数字化体验空间。三是着眼品牌打造,优化特色文化旅游线路。细化旅游市场,针对不同旅游人群,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如自然山水路线、历史文化路线、研学旅行路线、红色旅游路线、工业旅游路线等,形成特色文旅品牌。
(三)筑牢全媒体营销宣传阵地。创新宣传渠道,打造包括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小红书、B站等新媒体宣传矩阵,加强与“去哪儿”、同程、携程、途牛、马蜂窝、美团等平台的合作,全媒体推介济源文旅资源。创新宣传内容,组建新媒体外宣团队,加强系统性外宣策划,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宣传手段,全方位包装宣传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旅游产品,打造济源网红地标。
(四)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一是成立文旅人才智库,邀请国内知名文旅策划专家、文旅产品专业研发机构参与,为济源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前瞻指导。二是重点培养一批本土文旅线路设计师、文旅活动策划运营师等专业人才,加快孵化一批高水平的青年文创、直播人才。三是通过提供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和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加强对文旅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