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济源产业集聚(开发)区及专业园区
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杨倩委员代表民建济源市委大会发言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济源的产业集聚区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面向未来,济源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调研中发现除梨林自建园区外,其他园区水、电、路、气、热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尚未实现全覆盖,70%以上园区供热管网没有建设,60%以上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

  2.发展空间有限。调研中发现,目前空间发展有限问题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最大因素,有一些前期通过多方努力准备引进的好项目因为没有用地规模而无法落地,扩区工作迫在眉睫。

  3.联动发展不畅。为推进区镇联动发展,济源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联动机制促进开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调整市与产业集聚(开发)区、联动镇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等文件,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区镇各自为政、联动不畅、合作效果不佳现象,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投融资运营困难。全市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中,仅虎岭、玉川成立自己的投融资公司。目前,虎岭投融资公司正常有效运营,其他投融资公司和园区企业由于可利用的存量资产和无形资产不多,缺乏有效的质押物,投融资困难较大

  5.层次有待提升。济源现有省级产业集聚区2个(虎岭开发区、玉川集聚区),市级产业集聚区4个(思礼循环经济产业园、金利循环经济产业园、五龙口龙翔产业园、五龙口化工产业园),另有3个镇级园区无批复手续(玉泉园区、梨林园区、邵原园区),含金量高的字头产业集聚(高新技术开发)区尚属空白直接影响济源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档次和水平。

  二、工作建议

  1.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各产业集聚区结合自身区位特点、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因园制宜加快拓展园区空间,为后继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资源。例如为壮大有色产业发展规模,建议采用一区多园模式,将思礼循环经济产业园、金利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纳入玉川产业集聚区,同时将玉川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向东、向西北、向西南扩展扩区后,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1.6平方公里调整为23.83平方公里,增加一倍为支撑白银深加工等下游产业发展,建议思礼循环经济产业园向南、向西北扩展,扩区后,规划面积由原来的4.5平方公里调整为5.1平方公里。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力和投资吸引力园区主干道、主管网等设施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建设,最后一公里基础设施由园区自行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快土地收储,支持园区多渠道建设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多渠道加大投融资力度,鼓励产业集聚区及专业园区探索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的开发运营模式整合园区现有的投融资平台,介入一级开发,统筹负责园区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

  3.推进自建园区认定工作。调研中了解到,玉泉、梨林两个自建园区,企业集聚发展较好,形成了一定规模,对当地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建议在明确主导产业、确定规划范围的前提下,按照程序认定为市级专业园区。邵原自建园区具备一定发展条件,发展积极性很高,可进一步培育。

  4.推动企业集聚发展。鼓励不在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的现有企业,逐步向符合行业发展、产业定位吻合的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转移;引导新建企业或新上项目进入相应的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从而提高产业集中度,壮大发展规模

  5.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在济源现有的产业集聚开发区中,虎岭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具备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应积极推进

  6.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利用税收分配、政绩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的利益机制,继续鼓励支持各产业集聚开发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合作建设飞地产业园,共建互利共赢。

  7.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权责清单、服务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将能够下放的管理权限下放到位。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对各产业集聚(开发)区及专业园区环境评价、水土保持、地震安全性等事项实施区域评估,让园区内所有项目都可以免费共享评估成果。

  

  (杨倩:示范区林业局副局长)

    

版权所有:济源市政协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21810

举报邮箱:jyzxwz@126.com

联系电话:0391-6633999 投诉电话:0391-6631258

网站维护:河南元丰科技网络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