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让协商智慧赋能发展活力
“中小微企业转型缺乏轻量化适配产品,建议开发低成本标准化解决方案。”“需加强对中老年经营者的数字化引导,破解‘想转不会转’的困境”……9月28日,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召开“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民主监督协商会,委员们直指转型痛点,职能部门现场回应对策,一场靶向施策的协商座谈为企业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示范区工业信息和科技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翟赞圣率先亮出“成绩单”:济源数字化转型指数达31.63%,位居全省第三,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工厂(车间)52个,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超8400家,行政村5G网络实现100%覆盖。同时也直面短板:“中小微企业基础薄弱、人才短缺,转型步伐滞后于发展需求。”
交流发言环节,委员们结合实践精准建言,智慧火花现场碰撞:市政协委员闫杰提出,中小微企业转型需兼顾管理与营销全维度,建议明确专项推进部门,推广AI智能体等低成本工具;市政协委员王永新表示,政策推动下企业已实现全流程信息化与智能管控,但在全流程数字化上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建议以龙头企业经验为样本,向中小微企业输出可复制的转型模式;市政协委员李文成直指“认知、资金、产品”三重困境,呼吁针对性开发轻量化解决方案;市政协委员牛江涛结合商户服务经验,建议加强对传统经营者的数字化适配引导;市政协委员崔勇、韩新兴等则围绕行业特性,提出降低转型成本、强化人才扶持等具体诉求。
示范区政协工委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曹磊在总结时强调,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既是必答题也是机遇题,晚转型就可能被淘汰。他提出,数字化转型不是单一领域的“独角戏”,需要政企多方协同发力。要围绕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落实、服务平台运行、资金补贴发放等重点,加强政策研究,在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推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精准助力新技术推广应用、合力破解转型梗阻上持续发力。下一步,市政协将持续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聚焦政策兑现、技术适配、人才培育等关键环节,以“跟踪调研+回头看”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让智慧建言真正转化为赋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效,用政协力量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