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张高峰委员代表示范区工商业联合会发言

    

  近年来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我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建议继续加强相关工作。

  一、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济源共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分别占全省对应级别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2%1%,从数量上看基本处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从行业分布看,我市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于金属制品、专用设备制造、非金融矿物制品等传统优势行业,占到我市所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62%,其他新兴产业企业占比稍有不足。与我市经济指标增幅及经济质量状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相比,我市专精特新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相匹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影响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对国家政策导向把握

  2018年工信部就提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目标,但我市中小企业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能及时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没有跟上国家专精特新产业发展步伐。不少企业经营困难、发展停滞,甚至破产倒闭,退出市场。加之企业间担保债务链的拖累,一些原本有很大机会进入专精特新行列的企业,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二)有关部门支持力度不足

  国家提出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以来,各级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制订了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清单。我市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其他地市相比,支持力度仍显不足。如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我市的政策是确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确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而我省其他地市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奖励额度较大,省级的在20万元至50万元之间,国家级的在5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我市的奖励政策在激发企业争创专精特新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企业人才引进和产品研发力度不足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有些企业受认识水平、管理水平和资金不足等条件制约,存在人才匮乏、研发投入有限、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等问题,致使企业进入不了专精特新企业行列。

  三、工作建议

  (一)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国家制定专精特新发展战略,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机会难得。如北交所的成立,为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提供了绿色快速通道。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对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多措并举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工作。一是成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做到多予、少取、服务、培优、赋能、提升。二是加大政策奖励扶持力度,提高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做好对困难中小企业纾困工作

  建议市里主动出击,建立困难企业纾困机构,对我市属于四有企业、但因担保链等原因影响陷入暂时性困难的企业,从资金、政策、法律等各个方面提供支持,帮助它们脱困解难、重获新生,使产能和资产得到全面释放,重新回到高质量发展状态,争创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成立联合研发机构,提升我市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鉴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单个企业研发实力不足的现状,建议在政府引导下,各中小企业联合投建研发机构,比如成立机械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矿用电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组团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技术研发机构合作,由参与的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课题,研发机构负责研发,成果由参与投资的中小企业付费使用。通过这种研发资源共享的方式,一方面降低单个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同时促进产、学、研的转化效率,持续提高我市中小企业技术水平。

  快提升中介服务业,助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建议由政府主导,引进市场化投资运营机构,组建统一的中介服务业产业园,并在其中成立企业上市加速器等专项服务产业园区,从奖金、资产、信息、上市等各个方面,为济源企业提供高标准服务。与之同时,通过建立这种先进高效的服务优势,吸引外地优秀企业入驻济源,壮大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力量,为建设高质量、创新型现代化示范区做出贡献。

 

  (张高峰系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版权所有:济源市政协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21810

举报邮箱:jyzxwz@126.com

联系电话:0391-6633999 投诉电话:0391-6631258

网站维护:河南元丰科技网络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