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塑造高品质人居空间 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若干建议



李鹏举委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是满足人民物质需求和非物质需求的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的空间。济源拥有良好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工业基础,塑造高品质人居空间、建设美丽宜居城市,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历史责任,更是时代担当。针对在当前资源要素紧约束下,如何解决城市风貌特色、文脉传承、文化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高质量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宜居城市,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点定位重构空间新格局一是围绕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立足全省功能区规划战略定位,融入郑州都市圈“1+8”格局,对接济运、济晋、济焦联动发展。在编制规划中前瞻30年、编细15,高质量编好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市镇统筹的国土空间总体构架。二是依托主城区、集聚区与平原镇,打造新的组合体,形成中心带动、板块镶嵌、战略留白、生态渗透的空间格局。三是重构行政区划,改革城镇体制,构建以功能区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模式。

  二、生态营城彰显空间品质一是依托背山(太行-王屋山)拥水(黄河)、三河通城(珠龙河、蟒河、湨河)的生态本色,尊重和保护山水格局,加强人与自然、城与自然有机融合,突出山水城市景观特征,营造山水城相依、城景文交融的青山秀水灵城风貌。二是以山岭为景,突出山体在城市景观识别体系中的作用,营造观山视觉廊道,形成山城呼应。三是以水为媒,建设郊野、生态、历史、活力四种水系表情的高品质滨水生活空间。从而形成山融水和、景城一体、蓝绿交织,开敞灵动、平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空间新形态。

  三、有机更新,守护老城旧容颜一是绣花功夫实施城市更新。由粗放型的大拆大建转向绣花式的精细化微改造。对城中村及老旧小区以优空间、强配套为主,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交通路网体系建设,织密社区道路,提高区域通行能力;统筹老城区闲置资源,建设立体停车场、口袋公园,缓解宣化街等区域停车难问题;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的规划和管控,形成网络状、立体化的城市空间开发利用体系。二是延续城市机理、塑造特色风貌。对旧街区、城中村及老旧小区等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区原有的格局和肌理。鼓励采用本土建筑材料和形式,修复、建设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城市建筑。加强城市生态修复,留白增绿,保留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

  四、文化融城营造道路新场所一是把济源大道打造成城市会客厅+区域标识打卡带。可将城市展览馆由内向外延伸展示,在道路两侧空间集中展示城市精神、发展蓝图、模拟沙盘、城市地标;集中布局镇街道区域特色标识;集中展示企业品牌和产品体验等。二是把愚公路、王屋路打造成人文精神慢生活体验带,如设立历史文化走廊,展示济源古今名人、名家、名篇,适当布局城市书吧、茶吧及咖啡屋、音乐坊、便利店、志愿者服务站等。三是把黄河大道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涵养带。可通过植入黄河文化元素,绿化美化沿途景观,治理河道支流,把中心城区与乡村串起来,把沿途新农村景点、康养项目、观光农业串起来。四是把济渎路打造成历史文化遗产新业态汇聚带。可围绕济水文化、非遗文化,着力于非遗+民宿、非遗+会展、非遗+康养、非遗+研学、非遗+演艺、非遗+文创等,建设历史文化遗产新业态,促进文旅融合新布局,激发文化产业新活力。

  五、立足未来完善城市新功能一是站位未来发展战略大局,高标准建设济源东区。坚持前瞻性谋划、高标准设计、规范化运作、高质量建设,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创智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智慧高地,打造集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会议会展、科教创新、文化创意等功能集聚的城市核心增长极。二是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产教融合园区、人民医院东区、高铁站区、夏都古城、城市综合体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紧凑精致特色城市样板区,不断完善城市新功能,丰富城市新内涵,打造城市新亮点。

       

  (李鹏举系济源市老干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

版权所有:济源市政协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21810

举报邮箱:jyzxwz@126.com

联系电话:0391-6633999 投诉电话:0391-6631258

网站维护:河南元丰科技网络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