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政协

zx.jiyuan.gov.cn

  1. 首页
  2. 提案工作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济源靓丽名片的提案办理情况


  委农办   

    

  2018年,根据政协提案具体内容,市委农办办理重点提案一件,即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济源靓丽名片的提案(第102003号),该提案由政协农业委、民建济源市委相关委员共同提出,目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各级各部门已完成本年度任务。现将具体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切实做好重点提案办理工作,市委农办召开了班子会议,对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分析研究,成立了农办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综合科作为具体承办科室,全面安排提案办理工作。根据提案具体内容,确定由综合科负责人具体负责办理,从而确保了办理质量。 

  二、强化沟通,明确重点 

  根据提案的具体内容与建议要求,分别与农业委、民建委员们和提案人进行了具体沟通,详细了解提案意图,制定了专门的办理方案,与农业委共同组织开展了赴思礼镇、承留镇、梨林镇等镇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现场调研,让委员们实地了解工作推进情况;专题向政协委员们汇报了一次整体工作开展情况,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充分采纳,通过严格按照办理程序进行办理,目前,已圆满完成提案办理工作。 

  三、统筹推进,扎实落实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将其作为重点中心工作之一,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迈进。 

  1.强化顶层设计。在整体谋划上,建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济源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积极构建了“1+1+N+1”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和工作台账,搭建起市-部门-镇-村四级体系完整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乡村振兴领导、信息等微信群,确保各项责任层层传导、层层压实;在工作推进上,严格督导考核,建立了季度现场观摩评比制,健全暗访检查制、联席会议制等工作机制,完善工作约谈、督查考核、述职评议、问责奖惩等制度,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有效提升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在政策出台上,印发了《中共济源市委、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村基层党建、打好脱贫攻坚战五项三年行动方案,各级各部门也配套出台了《中共济源市委组织部关于建设基层党建示范点示范带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济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验收办法》《贫困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济源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做好20182020年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通知》等20余个相关文件,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正在编制,也即将出台。 

  2.注重统筹协作。市委农办每季度与督查部门共同对乡村振兴推进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级各部门也根据细化的台账任务进行有序落实。目前,各项工作成效初显。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达19.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粮食总产预计达2.24亿公斤,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预计达77.57%;全市农机综合作业水平持续稳定在9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8429元、增长8.8%;启动小浪底北岸(济源)灌区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王屋山供水复线工程建设;新认定5家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4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入选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全年预计达250亿元,四台一会融资服务平台提供支农贷款8150万元;王屋镇被评为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大峪镇王庄村、邵原镇双房村被评为AAA级乡村旅游景区,邵原镇娲皇谷、承留镇养生嘉园、思礼镇那些年·小镇被评为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坡头镇栗树沟、王屋镇柏木洼、下冶镇韩彦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农村移风易俗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法治乡村与平安乡村建设力度加大,村民自治实践更加有效。农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要素保障不断强化,2018年财政为支持乡村振兴投入资金达17亿元,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16家,综合性惠农支付服务点达507家,截至11月底,全市金融运行整体平稳,各项贷款余额276.8亿元,涉农贷款160亿元。 

  3.强化重点推进。市委农办全力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深化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动清产核资工作向镇村组级延伸,清产核资工作做法在全省进行了推广。持续推进农村产权规范交易,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3175亩。持续推进两权抵押,累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1807万元。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被评为产改考核国家级优秀试点县。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利用省、市扶持村集体发展项目资金,支持克井镇古泉等21个贫困村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采用“2233”模式,将承留镇玉皇庙村等3个贫困村每村筹集的100万元资金委托市投资集团运营,每个试点村每年获得10%的固定收益;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141个。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开展了三次全市现场观摩点评活动,发放奖补资金300余万元,省专项暗访检查排名均为良好。积极推进垃圾治理和粪污处理,各镇、村均建立健全了五有标准体系;试点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6个平原镇的25个村已开展垃圾源头分类;完成农户改厕2万户,新改建公厕24座;完成600多处空闲地一荒变四园改造,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镇5个,省级卫生村90个,评选出市级最美庭院”150户。全市126个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到84.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以上。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所有建制村通客车、物流网络、农村4G无线网均实现全覆盖。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秸秆禁烧连续四年实现卫星遥感监测零火情。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化肥农药利用率不断提高。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小流域水生态修复工作,山岭区水质常年保持在类以上。积极构建绿色体系,完成森林河南造林和抚育任务9.2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60余万株,完成黄河湿地生态恢复项目一期和万洋湖省级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工程、国家森林城市复检等工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06%,建成国家级生态镇7个,省级生态镇11个,省级生态村208个,成功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思礼镇水洪池村、邵原镇双房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公示名录。

  

  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济源靓丽名片的提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