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我所熟悉的“中华龙女”邵素云
撰写时间: 2025-02-25 来源: 济源日报姚景强
一位以剪龙而闻名的退休女工,在20世纪末的最后几年里,用一把小小的剪刀,竟然剪出了13000余条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龙。她曾创造吉尼斯纪录,被吸收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吉尼斯纪录大全编委会理事,被评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十杰工艺美术大师,被载入《中华巾帼人才选》《世界名人录》《科学中国人· 中国专家人才库》等书。她,就是我所熟悉的、被众多人称为“中华龙女”的邵素云。
一、初识邵素云
初识邵素云,是在1982年。那年7月,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基地某部调到当时的济源县人民武装部工作,任党委秘书。当时,邵素云的丈夫高传芝是武装部政委。邵素云作为部队家属,在供销社上班。她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在家做家务。武装部的干部战士,谁也不晓得她竟然有数十年的剪纸生涯。有一次,我到她家去。闲谈中,她向我讲述了她童年的故事。
1941年,邵素云出生在河南省夏邑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里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她的家人祖祖辈辈以农为业,既非书香门第,更与艺术无缘。然而,自幼心灵手巧的邵素云,却无师自通。她6岁学剪纸,8岁学纺花,12岁就能织布,成为当地有名的“巧手俊女”。
说到剪纸,邵素云就想起家门口那棵老梨树来。她说,剪纸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除了本人要具备非凡的想象力,纸是必不可少之物。但是当时,饥饿常年困扰着邵素云一家,她和她的父母以及几个弟弟妹妹,不得不经常逃荒在外,靠讨饭度日,哪有钱去买纸呀。
有一年夏天,她在老梨树下一边乘凉,一边做针线活儿。也许是有点闷热,她突然望着老梨树发起呆。树上金蝉鸣唱,鸟儿啼叫,她下意识地放下手中的活儿,爬上了老梨树。她不是去捉蝉,也不是去逮鸟,而是想到了姑娘们穿的绣花鞋很好看,也想剪几幅花样自己绣,可惜家里连张纸片儿都没有。她坐在老梨树的树杈上,灵机一动,想用树叶来代替纸张。信手摘来几片树叶,凭着想象就随意剪了起来。随着剪刀发出的哧哧声,一片片梨树叶在她的剪刀下变成了神态各异的花鸟、鱼、虫、兽。
从此,她天天爬上老梨树采叶剪样儿,梨树叶还未经风霜,就快被她给剪光了。她摘了剪,剪了摘,就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一遍又一遍。老梨树似乎成了她实践的课堂。
邵素云的剪纸生涯就是这样开始的。她见什么剪什么,一看就会,一剪就像。有一年,她家东渡淮河,逃荒到安徽砀山一带,凭她剪纸卖花,竟维持了全家7口人的生活。尤其是富人家的闺女出嫁,把她叫去,一剪就是几天。当地的老百姓曾给她编了一首顺口溜:“能剪天,能剪地,能剪春风和四季;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会打洞;能剪神,能剪仙,能剪孙猴闹龙宫,能剪吕布戏貂蝉,能剪富贵万万年。”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在邵素云的家乡和她当年逃荒的地方,不少老年人家里,还珍藏着她当年留下的剪纸作品,用于鞋帽绣花的底样。
岁月悠悠。遗憾的是,自从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家务和工作繁忙,她再没有时间从事自己酷爱多年的剪纸艺术了。
二、佳作震京城
1995年8月22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邵素云作为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奖赛优秀奖获得者,进京出席隆重的颁奖大会。当我从电视上得知这一消息时,心想:老邵什么候又开始剪龙了?
当她从北京归来,我立即对她进行了采访。邵素云说:“我仿佛做了一场梦。梦醒之时,我竟然出现在一个我十分向往而又陌生的方——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我走上了高高的领奖台。”这时,我才了解到她重新拿起剪刀的原因。
那是1994年10月,当邵素云获悉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于1995年8月在北京召开时,心里萌发了向世妇会献上一幅剪纸作品的念头。
剪什么?按说“重操旧业”剪花鸟鱼虫是她的拿手好戏,她二儿子高宏说:“剪龙吧,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世妇会在我们中国召开,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剪龙有意思。”这一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邵素云的丈夫时任中共济源市委副书记兼市政协主席,对此更是大力支持。
邵素云开始剪龙了。多年的剪纸生涯使她养成了一种习惯,不论剪什么,不勾、不描、不画,随意拿上一张纸,操起剪刀就剪,没框框,随心所欲,游刃有余。经她剪出的龙,一幅作品一个特色,从来没有重样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剪不出一模一样的两条龙来”。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邵素云创作了近千幅龙的剪纸。观其龙,或飞,或卧,或蜷,或盘,或双双扶摇直上腾上九霄,或翻江倒海水中遨游,千姿百态,意趣盎然,栩栩如生。其剪纸作品,最小的只有1 厘米长,邵素云称它为“小龙娃”;最长的有56米,可谓“龙中之王”。
在这大大小小的近千幅作品中,有一幅向世妇会献礼之作:两条巨龙腾飞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上,其构图气势磅礴,寓意深长。在参赛的2万多幅作品(其中剪纸作品4000多幅)中,邵素云的《龙飞黄河》获得优秀奖。邵素云在北京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首都多家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中央电视台率先向国内播放,继而又在第四套节目通过卫星向全世界播放。
颁奖大会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的陈慕华同志,亲自为邵素云颁奖。她还应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和陈慕华敬献了作品。
捧着鲜红的荣誉证书,邵素云似乎觉得这是梦,却又实实在在不是梦。她心潮起伏,格外激动。她说:“我要用手中这把小剪刀,剪遍天下之龙。”
三、如痴如醉剪飞龙
世妇会后,邵素云对剪龙简直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她作为退休职工,按说可以安度晚年,可她一刻也闲不住。有一天,我到她家去,她对我说:“我比上班还忙。”
为了有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她把家里配套房的贮藏室改成了创作室。每天除了做饭和各种应酬,就是剪龙,简直成了“专业创作人员”。走进她的家,仿佛置身于龙宫之中:墙上挂的,镜子里夹的,本子里集的,全是龙的剪纸图案。在这个龙的世界里,有两幅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一幅是她精心装裱的《二龙戏珠》,挂在客厅的正中央,不管远望还是近看,都让人深感神奇而有趣;另一幅要算《百龙图》了,在不足0.15平方米的红油光纸上,100条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龙,嬉戏着56颗珠子,观之大有巧夺天工之感。
有一位美术界的朋友看了邵素云的作品之后,曾这样告诉我:“与其说观邵素云的剪纸作品,倒不如说读她的作品更有诗意。”听这位朋友这么一说,更加引起了我的观赏兴趣。这里,不妨举上几例:这是一条老龙, 领着两条小龙在空中遨游,老龙回首顾盼,目光中充满了对“孩子”的爱怜之情,而两条小龙尾随其后,天真活泼而又显得调皮;这是一幅反映热恋中龙男龙女生活的作品,一对年轻的龙男龙女相偎相依,缠缠绵绵,柔情似水;这是一幅反映龙的家庭生活的作品,一对老龙占居主导地位,龙父健美,龙母飘逸,龙子龙女偎依身边,和谐亲密,生活幸福美满……
她还将许多与龙有关的神话故事,形象地运用剪纸艺术反映出来。《白蛇传》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而“雷峰塔”又是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在邵素云的妙剪之下,巧妙地展示了代表封建势力的老法海将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白娘子禁锢于“雷峰塔”下之后,白娘子与朝夕相处、同根相连的小青之间深情厚谊的动人场面。
有些作品虽与神话无关,但是更显示了邵素云非凡的想象力和拟人化风格。《爱情龙》中,小龙的降生显然为龙的世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龙夫妇平添了一种神圣的责任感:龙夫为爱妻送珠赠宝,殷勤备至;龙母则细心地照料着怀中的小龙,对未来充满希望。《五彩飞龙》是利用旧挂历的图案色彩,因材设计,随形造型,更具人格化、情感化特色。还有正在雷鸣电闪中呼风唤雨、紧张劳作的蓝色飞龙,在风雨中执勤的哨龙,体察民情的游龙,以及受伤疼痛之时的龙,不仅体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更显示了她坚实的艺术功底和非凡的想象力。
邵素云利用旧挂历五彩缤纷的图案色彩剪龙,可谓一绝。无论图案是美女还是山水,盆景还是汽车、摩托车,她总能巧妙地运用某个部位,移花接木,构思出神奇而令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图案来。她将美女的头发剪成龙鬃,将美女颈上的宝珠剪成龙眼,将盆景上的藤蔓剪成龙躯,将摩托车的车轮剪成龙甲……色彩斑斓而又恰到好处,似涂似画,巧夺天工。真乃化“腐朽”为神奇也。
1996年8月,邵素云的剪纸作品《百龙图》《二龙戏珠》《龙飞黄河》先后被中国妇女博物馆、上海吉尼斯大世界珍藏。同年12月,56米长的巨龙被收入吉尼斯大全,并被认定为“世界之最”。
后来,吉尼斯总部一位负责人问她:“还能剪得再长些吗?”邵素云深情地回答:“能。但我只剪56米。56,代表着中国56个民族,中国是一条巨龙。”这位负责人高兴得拍手叫好。
四、与龙共舞闯世界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邵素云携带剪纸艺术,出访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传播中华剪纸艺术,备受青睐。1997年3月,她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艺术协会会员、济源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应邀赴泰国访问,与泰国民间艺术家进行了广泛的艺术交流,增进了中泰人民之间的友谊。
访泰结束途经我国香港地区时,受到香港同胞的热烈欢迎。她现场进行剪纸表演,为庆祝香港回归提前献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同年5月,在庆香港回归艺术品博览会上,她的《中华之龙》系列作品荣获国际最高荣誉金奖和对人类贡献勋章。
1998年10月,邵素云的故乡夏邑县举办“儒商现象与现代市场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她的作品应邀参展。56 米长的巨龙在展厅环绕一周尚余好长一截,中外学者纷纷称赞“不愧为世界之最”。一位台商站在一幅作品前久久不愿离去。这幅作品是用一张彩色旧挂历剪成的,其图案为:一条吉祥的彩龙在一幢小小的别墅上盘绕了三圈。原来,这幢小别墅就是这位台商的家。他愿出巨资买下这幅作品,但邵素云没同意。她说:“我的作品是让人们观赏的,卖出去就成了收藏家的专利,人们恐怕就观赏不成了,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我剪不出一模一样的两幅作品。”不过,她没让这位台商失望。她承诺:“你找来你别墅的图案,我就给你剪最好的作品,无偿送给你。”这位台商满意而归。
为迎接澳门回归,庆祝澳门基本法颁布6周年,经新华社澳门分社提议,应澳门基本法协进会邀请,由时任河南省副省长陈全国率领河南省艺术团100人,于1999年3月29日至4月5日赴澳门参加喜迎澳门回归及基本法颁布6周年庆典活动。邵素云作为友谊的使者,随团前往澳门献艺并带去了460 幅作品参展。在澳门,她向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先生以及澳门总督、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等赠送了自己的作品。在她下榻的金城酒店,在葡京大酒店展览大厅,她成了澳门同胞非常关注的人物之一。
2004年,邵素云应美国亚裔美术家协会的邀请,出国交流,先后访问了洛杉矶、旧金山和阿拉斯加等城市。她用手中那把剪刀,让“中华之龙”漂洋过海,为侨胞送去了吉祥。
……
由于年事渐高,邵素云后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剪纸艺术的传承上,她的工作室成为剪纸艺术展示交流的场所。只要有人想学剪纸,她就会毫无保留地免费传授技艺。
(本文刊发于2024年9月4日《济源日报》第6版,作者姚景强,1955年3月生,思礼镇北姚村人,曾任市人武部党委秘书,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版权所有:济源市政协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21810
举报邮箱:jyzxwz@126.com
联系电话:0391-6633999 投诉电话:0391-6631258
网站维护:河南元丰科技网络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