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辉委员代表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发言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日益旺盛,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生产具有特定含量的微量营养素(矿物元素、维生素)和其他有益功效成分农产品的功能农业应运而生。功能农业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农业发展阶段。高产农业解决了人们“吃得饱”的问题,绿色农业解决了人们“吃得安全”的问题,功能农业主要是解决“吃得健康”的问题,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
一、功能农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均在发展功能农业,湖北、江西、宁夏、山西等多个省份已将富硒功能农业列入省级战略,全国已经建立了多个国家级或省级功能农业创新平台。
河南的功能农产品聚焦米面粮油、瓜果菜菌、蛋奶肉禽、保健食品四大系列,形成了豫西苹果、石榴、葡萄等富硒水果,豫南富硒食用菌及中药材,豫东富硒瓜菜,豫中、豫北富硒小麦、大米及五谷杂粮的产业格局,“硒粮香”“岭上硒薯”等品牌已经走出河南,叫响全国。
2012年,济源开始着手功能农业研究,目前,济源功能农业发展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知名度。济源功能农产品示范基地面积常年稳定在1.5万亩左右,涵盖了粮食、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产品。济源市农科院通过科企合作,发展了多家功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其中,河南花语季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济源沁北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规模较大,效益较好。济源万洋希百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济源希健生物医药科技公司等企业在从事富硒技术研发工作,并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济源功能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产品研发能力不强。目前济源功能农产品研究还不够深入,产品大部分为初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附加值没有充分体现,产业之间融合度不高。
(二)区域性品牌建设力度不足。优质功能农业拳头产品开发不到位,在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技术创新及示范带动等方面力量不够。
(三)市场接受认知度不高。与传统农业不同,功能农业更加强调农产品的营养功能和保健功效,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目前,科普宣传不够,群众对功能农产品的安全性心存疑虑。
三、发展功能农业的思考与建议
(一)培育拓展特色功能农业。一是在功能粮食产业方面,重点加强特色小麦和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和新品种引进创新,培育彩色(糯性)小麦、鲜食玉米等特色优良品种,加快功能粮食品种的转化应用。二是在功能蔬菜产业方面,加强以洋葱为主的蔬菜良种育繁技术攻关,引进高番茄红素(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鲜食番茄、降糖辣椒等特色功能蔬菜新品种,推广应用绿色富硒高效生产技术。三是在功能杂粮产业方面,大力开展功能红薯、紫薯、功能小米等特色功能作物的品种引进和示范种植。
(二)强化功能农产品加工生产。围绕济源特色功能农产品加工产业,自主或联合开展加工研究,开发富硒、富锌、高钙面食、益生菌饮品、降糖类功能面食等系列功能农产品,逐步打造济源功能农业拳头产品和品牌,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强化特色示范镇、村建设。依托济源农业农村特色资源,着力打造规模效益好、科技水平高、生产特色明显的功能作物种植生产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功能农业产业。先行打造特色功能农业示范镇2个,示范村5个,将下冶镇打造成以富硒红薯、中药材为主的种植加工产业示范镇,将邵原镇打造成以富硒鲜桃和苹果为主的果品种植加工产业示范镇;将邵原镇花园村、史家腰村分别建成“富硒鲜桃”、“富硒苹果”示范村,把坡头石槽沟、下冶北桐、承留卫佛安分别建成“绿色优质富硒小麦”、“黑色功能粮食”和“富硒西瓜”种植示范村。
(四)打造功能农业特色品牌。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品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济源生态资源、农耕文化、产业特色等,聘请国内知名专业团队,针对消费者绿色、健康、市场、品位的消费需求,打造济源功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形象,多渠道宣传推介,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济源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